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多晶硅行业内忧外患 全国八成企业停产
多晶硅行业内忧外患 全国八成企业停产
  • m.casaroura.com
  • 2012-03-30 14:29:23
  • 中国化工制造网
  •     中国化工制造网讯  近两年,多晶硅行业由盛转衰已经不算新闻,业内业外对该行业的艰难前途似乎已经做足了心理准备。但近日一则多晶硅企业出现大面积停产潮的消息还是让人心里一惊,这个曾经风起云涌的行业如今出现如此困局到底原因何在?
        
        告急:全国八成企业停产
        
        3月13日,工信部召集数家多晶硅企业代表座谈,商谈当前的市场形势以及对策。这次工信部召集多晶硅企业聚首实在是形势所迫。2011年,工信部公布首批符合《多晶硅行业准入条件》的多晶硅企业名单,共计有20家企业上榜,其中有6家企业位于四川省,成为国内多晶硅最集中的产地。然而,这些企业在取得合格身份的兴奋之余,马上就感受到了刺骨的寒意。
       
        据了解,四川省的6家多晶硅企业--新光硅业、东气峨眉、四川瑞能、四川永祥、天威四川和乐电天威年产能分别为1260吨、2200吨、3500吨、4000吨、3000吨和3000吨,目前仍在坚持生产的只有瑞能和永祥两家企业,其他企业都已经以种种名义打烊了。而这仅是当前国内多晶硅行业大规模停产的一个缩影。
       
        “全国的情况和四川相同,目前八成企业已近停产,即便开的基本上也都是半开半停状态。”四川一家多晶硅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瑞能之所以能够坚持生产,有其情况特殊,因为它是昱辉阳光集团旗下企业,昱辉要求其满负荷运转以满足自身的硅片生产要求。
        
        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传出的消息证实了这一现状。该协会调研数据显示,2011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多晶硅产业出现严重的库存积压,已投产的43家多晶硅企业仅有8家尚在开工生产,其余企业已经停产,停产率超过80%。即使仍在开工的企业,多数也因亏损运行,正逐步减少产量。
       
        而导致多晶硅企业大面积停产的直接原因就是价格的下跌。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最新统计显示,目前国内多晶硅现货价格已经持续下跌至每吨20万元左右,远低于国内大部分多晶硅企业的生产成本,企业只能选择停产。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多晶硅行业属于化学工业,如果机器长期不运行,就会面临炉体污染和腐蚀等问题,维护成本相当高昂,而目前国内多晶硅企业有的停产期已近5个月之久。
       
        受此影响,几乎全部“涉硅”的上市公司都过上了苦日子。粗略统计,沪深两市有近20家公司的业绩因此受累,向日葵、天威保变、江苏阳光等一批公司净利润下滑50%以上,少数公司甚至超过90%。从去年四季度开始,不少上市公司旗下生产多晶硅等产品的企业纷纷停产,如11月川投能源参股的四川新光硅业科技公司停车技改,12月天威保变和岷江水电共同投资的四川硅业公司停产。
       
        此外,部分“涉硅”公司的再融资方案也不得不因此搁置。计划定向增发融资的上海航天汽车机电股份有限公司,今年以来几度调整增发方案,除了下调增发价,还降低了募投项目的预期收益。航天机电称,2011年下半年以来,光伏市场环境变化,光伏产品原材料采购和产品销售价格较原来的预测有一定幅度下降,税后内部收益率从原来的14.66%降至10.31%。
        
        究因:低价倾销加贸易壁垒
        
        产品价格下跌是停产的直接原因,但究其根本,还有一些原因不得不引起业内人士思考。
       
        海关总署的统计数据显示,去年我国共进口多晶硅64613.86吨,比上年上升36%;进口额为38亿美元,比上年上升42%。全年多晶硅的进口量占据国内需求的半壁江山。
       
        一位光伏企业高管透露,目前韩国OCI、美国赫姆罗克等世界多晶硅巨头的主要市场均是中国。韩国多晶硅企业的70%产品运往中国;美国对中国多晶硅出口量则从2008年5371吨增长至2011年17476吨,增长幅度为225%,出口额从2008年7.5亿美元增长至2011年10.4亿美元。
       
        而国外多晶硅产品能够大量涌入国内,价格低是主要因素。据了解,美国、韩国的这些光伏巨头向中国出售的多晶硅报价都在每千克21~22美元。
       
        而根据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最新发布的《2009~2012年中国多晶硅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显示,国内多晶硅成本普遍在每千克40~50美元;国际大厂如日本德山化工株式会社、美国赫姆罗克等7大厂商生产成本最低可以控制在每千克15~20美元。与这些世界巨头相比,国内多晶硅企业的产品根本没有竞争力。
       
        有业内人士也反映,国内中能硅业、赛维LDK公司目前的多晶硅成本也在每千克20美元左右,已基本可以与国外巨头竞争,但是国外多晶硅企业获得大量的政策扶持,具备低价竞争能力。
       
        据中国光伏产业联盟调查,美国多个州通过各种扶持政策不断对美国多晶硅公司进行补贴。2010年,赫姆罗克公司和REC公司获得上亿美元政府补贴,享受的补贴电价甚至低于联邦平均电价水平。2010年1月8日,美国宣布了获益的企业名单和免税金额,美国6家最大的多晶硅制造企业中有4家榜上有名:赫姆罗克获得1.4亿美元,瓦克获得1.28亿美元,REC获得1.5亿美元,AE Polysilicon获得4400万美元。
       
        韩国企业同样在本国获得了优惠贷款及巨额补贴。韩国政府的既定目标是将清洁能源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份额提高8个百分点,重点是光伏等技术,并计划在2009~2013年期间将GDP的2%投入到这些行业,同时给予最优惠税收待遇。
       
        与此同时,贸易壁垒又阻止了中国多晶硅企业的出口。3月21日,美国商务部公布了针对中国太阳能光伏产品的反补贴调查结果,初步裁定中国太阳能光伏产品存在出口补贴,并将对这些产品征收2.9%~4.73%的反补贴税。这是针对中国光伏产品树起的最新一道贸易壁垒。根据欧洲太阳能产业协会测算,2011年美国光伏装机量为1.6吉瓦,而中国公司在其中占比不高。
       
        屋漏偏逢连夜雨,继美国之后,印度也有可能发起针对中国光伏组件的“双反”调查。除此之外,中国企业还更担心中国最大的光伏产品出口市场欧洲国家也会步美、印后尘。有消息称,德国太阳能经济联合会目前正在准备联合27个欧盟成员国,向中国光伏产品提出反倾销申请。欧洲市场的大门一旦关闭,将对中国光伏企业造成毁灭性打击。
       
        上海新能源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米月指出,我国90%以上的光伏产品出口国外,严重依赖海外市场,是目前我国光伏产业受制于人的症结所在。
       
        “国内终端市场尚未完全启动,在有限的市场空间里,国内多晶硅企业无法与国外巨头在价格上竞争。再加上近几年多晶硅行业产能扩张,过剩的产能在遭遇贸易壁垒之后,也只能被堵在国内。这就使得此次多晶硅企业停产潮逐渐蔓延。”一位多晶硅企业人士这样分析道。
        
        解困:要攘外更要整内
        
        困难已经摆在这里了,国内的多晶硅企业不能坐以待毙。一些业内人士认为,对目前国内的多晶硅行业来说,最急迫的措施就是阻止国外企业对中国市场的低价倾销。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光伏专委会主任赵玉文向媒体表示,他们正在商讨对策。据坊间消息,工信部召集多晶硅企业座谈,议题之一就是商讨应对国际企业的不正当竞争。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会长赵家生承认,该会正在进行多晶硅行业受低价倾销损害的数据调查工作,包括美、韩企业到底以多低的价格出售,是否低于他们自身的成本价销售,力求真实准确。
       
        此外,江苏中能、赛维LDK、洛阳中硅、大全新能源4家国内主要多晶硅制造企业已经联合十几家中小企业向商务部提交“双反”调查申请,对美、韩两国出口中国的多晶硅原料提出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申请材料已经于3月2日之前递交给商务部。
       
        攘外更要整内。全国政协常委、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在今年两会上提交了关于光伏产业发展的提案,分别是《关于进一步加快国内光伏市场发展的建议》和《国内光伏装机容量亟待进一步扩大》。他希望能够进一步扩大国内市场来克服目前的困难,扩内需是业内解困的期望。
       
        刘汉元提出,2007年中国发布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中规定了2010年和2020年电网及发电企业非水电可再生能源电力的占比,但一直没有实施细则出台。因此,建议尽快完善出台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管理办法,并明确规定各地电网企业的配额不得低于一定比例,对不能完成配额的地方政府、电网企业进行一定的约束和惩罚。
       
        加快实施“上网电价法”,明确支持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加大力度启动国内市场,变最大光伏生产国为最大应用国,让我国的多晶硅企业能够在内需市场上一展所长,这几乎成了业内人士的共同呼声。
       
        多位接受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还认为,在目前内外交困的情况下,国内的多晶硅企业应该借机反思,为自己寻找一条更适合的发展之路。
       
        据记者了解,国内的少数企业已经开始有所行动。英利集团选择了向产业链上游延伸的策略。该公司相关人员介绍说,英利已经和韩国OCI公司展开合作,进行高纯度硅棒、多晶硅片的生产加工。而刚刚涉足光伏产业的山东大海集团也在展开与韩国OCI公司的合作,试图占据行业上游原材料的供应优势。

  • 文章关键词: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