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低风速风电、分散式风电还是海上风电,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风机是提高发电量的关键。不同的风况、不同的地形、不同的气候条件甚至不同的机位点,对定制化风机的需求愈加迫切。
“我国分布式风电主要集中在中南部的低风速区域,因每个地方风速不同,在机组设计时要将整个机组的单机容量、叶片直径、塔筒高度三个不同维度做差异化设计,最终根据实际风电场的特点,选择有梯度的最优解决方案。”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简称“明阳智能”)执行总裁兼首席技术官张启应接受采访时表示。
近年来,我国陆上风电机组单机容量从1.5兆瓦发展到4兆瓦,单机容量5兆瓦及以上海上风电机组批量化运行并成为主流,在“竞价时代”中,效率的不断提升和成本的不断下降成为应对平价上网的不二法门。未来,根据每个机位点的不同环境定制个性化的风机是大势所趋。
风电“4.0”时代的定制思维
继维斯塔斯、GE等国际风电巨头相继发布4兆瓦陆上风电机组后,我国风电整机商如明阳智能、东方风电等也在去年陆续发布单机容量为4兆瓦的陆上风电机组,我国陆上风电正式进入“4.0”时代。
在2018年的北京风能展上,明阳智能正式推出了MySE4.0平台,迎接风电“4.0”时代的到来。实际上,风电“4.0”时代并非单纯指4兆瓦的风机,它更多的体现在为风电开发者提供个性化、定制化、智能化的解决方案。
“个性化是风电‘4.0’时代最大特征,满足不同区域、不同环境的特定需求,针对不同风况特点进行定制化、个性化的设计,是风电‘4.0’时代的核心意义。”张启应表示,风机的大型化趋势在全球已经非常明显,全球风机加速向大兆瓦迭代,我们推出的MySE4.0平台顺应了大兆瓦的发展趋势,紧凑型半直驱的优良基因契合风电技术的发展趋势,让风电机组在走向大型化时,可以集轻量化、高效率、高可靠性等优点于一身。
一方面是风电开发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降本压力下对效益的追求,另一方面是林地、生态红线等各种限制导致陆上土地非常宝贵,发展大容量风机可以大大减少所需设备和机位点的数量,不仅降低征地的难度,也削减了设备、运输、施工和集电线路的成本,有效提高项目开发的整体经济性。
东方电气风电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4兆瓦陆上直驱风力发电机组,采用平台化设计,具有高可靠性、高集成度、高效率、智能化、低运维成本等特点。单机容量可根据项目需求调整为3.3兆瓦至3.8兆瓦。
据测算,在平均风速为8.5米每秒的Ⅱ类风区,机组年等效满发小时数可达到3643小时;平均风速为7.5米每秒的Ⅲ类风区,机组年等效满发小时数可达到3190小时,具备较好的经济性能。
随着优质风资源市场的日益饱和,中低风速市场正成为全球风电整机巨头争夺的重点,高塔筒、长叶片、大功率无疑正成为全球风机的主流,但针对业主对机位、噪声、吊装、并网以及环境友好性等要求进行定制化设计,同样至关重要。
国产大容量海上风机表现抢眼
2018年,安装有国内外8家主流风机制造商14台风电机组的福建福清兴化湾海上试验风场所有机组相继并网发电。14台风机中单机容量最小的是5兆瓦,最大的是6.7兆瓦。截至目前,国产机组在发电量、等效满发小时、机组可利用率等方面表现抢眼。
截至1月底,明阳智能MySE5.5兆瓦风机在福建兴化湾海上试验风场运行近8个月,发电量高达1665万千瓦时,等效满发小时数近3030小时,机组可利用率达99%以上,表现抢眼。预计全年等效满发小时数将超过4000小时。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海装风电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海装”)自主研发的福清兴化湾两台H128-5兆瓦风电机组,在全年平均风速为7.84米/秒的情况下,等效满发小时数可达3995.68小时,平均可利用率为99.57%。同时,中国海装这两台机组也是兴化湾试验风场中首个通过试验的风电机组。
在2018年“玛利亚”台风登陆期间,福清兴化湾海上试验风场最大瞬时风速可达34米/秒。上海电气海上风机以其极高的稳定性和优越的设计赢得业主高度认可,其海上风机良好的高风穿越配置也受到高度关注。
“高风穿越技术是抗台风的先进技术,可以使得海上风机在强风状态下实现正常发电甚至全程满发。当风速超过超大强度时,可以自动降低功率发电,实现自我保护的同时保证正常发电,最大程度提升发电量,保障业主收益。”上海电气风电设备莆田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辉称,截至目前,上海电气风电已经形成如东、莆田、汕头三大海上风电制造基地,7兆瓦海上风力发电机组也已经在莆田智能制造基地下线,致力于为用户提供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的定制化服务。
中国化工制造网将随时为您更新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本网资讯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