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和保有量都已超过全球总量的一半。行业专家从企业质保期限、电池循环寿命、车辆使用工况等方面综合测算,2018年后,我国新能源动力蓄电池将进入规模化退役期,预计2020年累计退役量将超过20万吨。因此,建立一个成熟、高效的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体系成为当务之急。
当前,我国动力电池回收率低,将带来一系列不良影响。一是如果动力电池回收利用问题不能较好解决,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将导致钴资源的供需矛盾突出、甚至受制于国外的风险;二是如果动力电池回收率仍然保持在当前的低水平,将有大量废旧动力电池流入私人小作坊或废弃,对生态环境保护带来巨大挑战。
废旧动力电池集中“退役”给回收产业带来了机遇窗口。然而,要抓住这个机遇并非易事。一方面,要加快制订更加详尽细致的行业标准。虽说2017年12月1日《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拆解规范》开始实施,另一项重要的标准《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余能检测》也于2018年2月1日起施行,但一些细节问题仍然困扰着相关企业,因此有必要加快制订更加详尽细致的标准。另一方面,应建立电池编码追溯制度,加强对违法违规行为的监管。
需要指出的是,新能源车电池回收,并非是无解的难题。目前,发达国家的新能源车电池的材料回收率已经达到90%以上。只要政府在做好引导和监管的基础上,引入市场化机制,鼓励企业建立价值交易闭环,通过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打造适应中国国情的新能源车电池回收体系,实现新能源车电池回收行业的规模化、集约化运营并非遥不可及。
中国化工制造网将随时为您更新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本网资讯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