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发展新能源,中国城市化的低碳路径
发展新能源,中国城市化的低碳路径
  • m.casaroura.com
  • 2010-05-06 09:07:40
  •   中国化工制造网讯    全球气候变化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成为各国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中国是全球用能大国,也是温室气体排放大国,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城市是应对气候变化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必由之路。
      
      同时,在全球金融危机加剧和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从低碳经济入手推动绿色产业发展,也可以作为刺激经济的一个手段。
      
      中国政府应对危机的投资已经明确了推动产业升级整合、提高能效和可持续发展,地方政府则需要在危机中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低碳城市”与调整产业结构的要求基本一致,“低碳城市”的探索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作用举足轻重。
      
      低碳城市切忌“乌托邦”

      
      建低碳城市已成为世界许多城市的共同追求,很多国际大都市以建设发展低碳城市为荣,关注和重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代价最小化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性的舒缓包容。
      
      自2008年初,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在中国大陆以上海和保定两市为试点联合推出“低碳城市”以后,“低碳城市”迅速“蹿红”,成为中国大陆城市自“花园城市”、“人文城市”、“魅力城市”、“最具竞争力城市”之后的最热目标。
      
      目前全国已有100多个城市提出创建“低碳城市”。然而,面对日益火爆的“低碳城市”热,不少有识之士认为,建设“低碳城市”决非赶时髦的“贴标签运动”,必须因地制宜,科学布局,系统规划,谨防一哄而上建成“政绩盆景”。
      
      时下,一些低碳示范建设项目正在不少城市热闹建设,一幢低碳大楼耗资三四千万不足为奇,而附加了新风系统、外墙保温、垃圾处理系统等节能技术的“低碳住宅”更是成为新一代豪宅的代名词,这些看上去很美的绿色建筑,运转维护成本却十分高昂,成为“昂贵盆景”。其实,绿色建筑更应走低成本路线。同样,产业的低碳化升级、低碳服务业的建设,也不能以高成本为代价。
      
      应该说,建设低碳城市是中国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国内城市能源消费占整个能源消费的85%,低碳城市理应成为碳减排的主战场。建设低碳城市,除了改变经济发展模式、大幅度提高能源效率之外,就是大力发展以风电、太阳能为代表的低碳能源技术。
      
      现在各地“低碳城市”的探索多是从发展新能源产业入手,进而提出低碳城市理念的。但新能源产业竞争激烈,必须因地制宜,切勿盲目跟风赶时髦,一哄而上建设新能源产业园、低碳工业园,而应根据各自城市特点,通过差别化路径实现“低碳化”。
      
      建设低碳城市是一门实实在在的学问。低碳城市建设需要科学规划、系统安排,不能急于求成,急功近利,切忌为了示范而示范,堆砌展示一些并无多少推广和实用价值的新技术,避免低碳城市建设标签化、指标化。
      
      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曾归纳过规划低碳城市可能出现三种误区:一是以目标为导向的模式,易犯乌托邦之病;二是经验导向性,易被过去的经验锁定,没有新的创新思维;三是问题导向,易缺系统方案。
      
      可见建设低碳城市不是“慢发展”,也不是“不发展”,而是如何结合实际选准路径。的确,从国际经验看,科学的城市规划和布局是建设低碳城市的关键,需要长期努力和科学部署,即便是最早提出发展低碳经济的英国,其目标也只是到2050年建设低碳经济社会,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到城市低碳转型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低碳城市的建设路径
      
      建立政府政策、产业结构、生活方式、金融体系四位一体的低碳经济模式,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这要通过与利益相关方,如政府、低碳技术提供方、金融机构和社会组织等的合作,探索基于城市切实可行的低碳发展解决方案,包括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规划、低碳生活、低碳政策、低碳金融和低碳贸易机制等,以推动各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低碳转型,将引领世界经济的发展方向。
      
      建设低碳城市,主要靠发展低碳产业、低碳技术和低碳消费这三大支撑力量。而在这三个方面,我国的城市建设面临巨大挑战:低碳产业经济总量比重低,不能支撑低碳城市的发展;低碳技术水平较低,不能满足低碳城市发展的需要;低碳消费社会氛围没有形成,制约低碳城市的健康发展。
      
      影响城市碳排放量主要涉及四大部门:建筑部门、交通部门、工业部门和能源部门。建设低碳城市,必须在建筑节能、提高可再生能源使用、保护林地碳汇及绿色出行等方面做出成效。其中包括:可再生能源设备的制造和使用、清洁生产和工业节能、碳排放指标交易、新能源汽车、林业碳汇、绿色物流等。
      
      发展绿色建筑,是打造低碳城市的大头。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评估,全球建筑行业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大约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33%。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市场,建筑的单位面积能耗又相对较高。
      
      资料显示,我国是世界上每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国家,每年20亿平方米新建面积,相当于消耗了全世界40%的水泥和钢材,而我国建筑的平均寿命却只有25~30年。如此短寿的建筑将每年产生数以亿计的建筑垃圾,给我国带来巨大的资源浪费与环境威胁。
      
      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曾提出,低碳城市建设应在四个方面下工夫:一是推行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之应用;二是推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和北方地区热改;三是推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改造与监测;四是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和超低能耗建筑,建立有效之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及测评机构。
      
      低碳建筑是一个系统性、体系化的过程,涉及规划、设计、建造、运行等诸多环节,应从建筑规划设计抓起。目前国内并没有制定相关低碳建筑的统一标准,业界现在普遍的理解是指,在建筑材料与设备制造、施工建造和建筑物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
      
      低碳城市需系统性规划
      
      低碳城市化应从建筑规划设计抓起,城市规划要跳出传统思维。“制定低碳城市规划,必须从传统思维中跳出来。”
      
      我们最熟识的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思维方法,是把城市以有形的形态表达出来,看见的只是空间形态的表现形式。事实上,要规划一个节能、低排放、低碳的城市,首先要了解影响城市能源和资源使用效率的决定因素:城市的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市民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消费习惯等,据此建立可供城市规划使用的碳排放之基线数据、分析、未来情景比较、减量方法等,以便在评估不同规划方案时,提供科学的分析工具。
      
      比如,采用“碳排放”情景分析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基本依据,在基线研究工作中包括收集、分析、推算城市碳排放量和源头;在实施城市规划管理时,从土地、水、能源和环境等出发,对城市的碳排放控制目标、战略、空间规划、实施问题进行专题研究,编制城市碳排放专题规划等。
      
      作为国家建设的长期战略,我国应结合“十二五”规划,尽早制定城市长期低碳发展规划和低碳发展路线图,确立今后各发展阶段推进低碳发展的目标、途径和工作重点。尤其要加强规划工作的统筹协调,推动城市规划、土地使用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的有机衔接,以保证规划的实施。
      
      此外,要将低碳生产、低碳消费、低碳资源等指标纳入低碳经济城市发展的约束性指标;在能源、建材、化工、交通等高耗能行业强制推行低碳经济技术;在工业集中区和各类工业开发区,大力发展生态工业,开展低碳生产,发展低碳产业和低碳产品;通过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使用,煤炭制取氢气技术、氢气储存与运输技术、碳中和技术、碳捕获和埋存技术等的研发,逐步提高新能源在城市能源结构中的比例。
      
      目前,全国已有越来越多的大中城市提出要建设低碳城市,但随着“低碳经济区”或“再生能源经济区”等的大量兴建,也出现了光伏、多晶硅等产业产能过剩的苗头。
      
      但低碳城市需要一个长期、持续变革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各城市应根据自身现有的特点,在充分论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具有自己城市特色的建设规划,有步骤、分阶段实施,不能急于求成。

  • 文章关键词: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