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大连商品交易所与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共同举办的2020中国化工产业(期货)大会在线上召开。与会代表认为,在全球石化行业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产品价格波动增大、市场风险激增的新形势下,化工产业和金融期货界要深度协同、融合发展,借助“期货力量”防范市场风险,服务实体经济,促进石化产业转型升级,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全球经济运行和循环体系。与此同时,原油价格崩盘等“黑天鹅”事件也使国际化工和金融市场震荡,中国石化业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局面。石化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赵俊贵在致辞中指出,今年1~4月,石油和化工行业增加值同比下降5.1%,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2.7%,利润同比下降82.6%,进出口总额下降9.6%,主要化学品总产量下降1.6%。
赵俊贵认为:“疫情短期内给我国石化行业带来冲击,但从中长期来看,并没有改变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和基本面。此次疫情也再次提醒我们,增强风险意识、提高风险防范水平将越来越成为化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常态和关键举措。”
而期货市场所具有的风险转移和分散的天然属性使其成为健全石化产品市场风险管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商所党委书记、理事长冉华在会上表示,全球石化行业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在产品价格波动增大、市场风险激增的关键时期,期货市场“避风港”的作用凸显。
据冉华介绍,今年2~5月,大商所化工品种成交量较上年同期增长217.6%,持仓量增长43.05%。部分企业积极利用基差贸易、场外期权与互换等模式,全方位管理风险,搭建远期采购销售新渠道。同时,期货市场相关主体基于聚丙烯、聚氯乙烯等品种,创新推出“口罩期权”“防护服期权”“消毒液期权”等风险管理方案,协助产业企业稳定采购成本、扩大生产,为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提供保障。
冉华表示,大商所将紧密结合石化产业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在完善衍生产品体系、提升市场运行效率、优化市场服务等方面持续发力。据他透露,大商所正在推动乙醇等期货品种上市立项,开展纯苯、低密度聚乙烯等储备品种的可行性研究,完善聚氯乙烯等现有品种合约规则,推动苯乙烯等品种交割智能监管建设。
赵俊贵指出,“十四五”时期将是我国石化行业建立国际竞争比较优势、积累新的技术优势、探索绿色发展以及与相关行业融合发展新模式的关键期。他希望石化行业进一步加强与金融期货界的合作,研究制定有利于吸引和鼓励实体经济参与期货市场建设的配套政策和措施,引导期货公司和期货市场更好地防范风险、服务实体经济。
中国化工制造网将随时为您更新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本网资讯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