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大连商品交易所与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共同在线上主办“2020中国化工产业(期货)大会”。大商所党委书记、理事长冉华在会上表示,大商所将紧密结合石化产业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在完善衍生产品体系、提升市场运行效率、优化市场服务等方面持续发力,努力为实体经济和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冉华表示,今年以来,我国石化行业面临严峻的挑战。新冠疫情严重冲击全球经济、原油价格出现大幅波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全球石化行业格局正发生深刻变革。在产品价格波动增大、市场风险激增的关键时期,期货市场“避风港”的作用凸显。今年2至5月,大商所化工品种法人客户成交量较上年同期增长217.6%、持仓量增长43.05%;部分产业企业积极利用基差贸易、场外期权与互换等模式全方位管理风险,搭建远期采购销售新渠道。同时,期货市场相关主体基于聚丙烯、聚氯乙烯等品种创新推出“口罩期权”“防护服期权”“消毒液期权”等风险管理方案,协助产业企业稳定采购成本、扩大生产,为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提供保障。
据介绍,多年来,大商所围绕石化产业链品种体系建设、市场效率提升、产业服务深化等方面持续发力,为促进石化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贡献“期货力量”。产品和工具是产业服务的基础,多年来大商所持续完善品种工具体系,为产业提供多元化选择。自2007年首个工业品种——线型低密度聚乙烯期货上市以来,大商所陆续上市了聚氯乙烯、聚丙烯、乙二醇、苯乙烯和液化石油气期货,实现了固体、液体、气体石化产业链品种的全覆盖;其中,液化石油气期货自今年3月上市以来,在疫情蔓延和原油价格大幅波动期间,法人日均成交量达15.88万手,日均持仓量达4.22万手,市场功能初步显现。目前,我国化工期货已发展成为全球交易最活跃、最有特色的化工板块,大商所长期保持着全球最大的塑料期货市场地位。7月6日,大商所还将开展聚丙烯、聚氯乙烯和线型低密度聚乙烯三个化工品种期权交易,为化工产业构建更加完整的风险管理工具体系。
同时,大商所不断优化规则制度,提升市场运行质量和效率。大商所坚持贴近产业需求实际,结合品种特点和产业格局变化,不断完善交易交割制度,先后推出品牌交割、交割厂库和期货做市商等制度,初步形成与产业发展相契合的业务体系,推动期货与现货市场深度融合。至2019年底,参与化工品种期货交易的单位客户累计超过2万户,2019年成交占比32%,持仓占比52%,客户结构和交易结构不断优化。各品种套保效率保持较高水平,其中乙二醇期货达到90%以上;聚乙烯、聚丙烯、乙二醇期货、现货价格相关性均在0.8左右,市场功能发挥良好。
产业服务方面,大商所坚持服务实体经济根本宗旨,创新产业服务模式,依托产业大会、期货学院、高级经理人培训、产融基地、高校人才培育项目等服务品牌,加大市场培育力度,加强期货专业人才培养,着力夯实市场发展基础。多年来,大商所持续探索服务石化产业的新模式、新机制,2019年推出 “大商所企业风险管理计划”,累计开展化工品种场外期权项目28个、基差贸易项目16个,为产业企业风险管理提供了有效支持。
冉华表示,站在我国石化行业破危局、育新机的重要时点,大商所将紧密结合我国石化产业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一是不断完善衍生产品体系。力争尽早上市集装箱运力等期货品种,推动乙醇等期货品种上市立项,开展电力、纯苯、低密度聚乙烯等储备品种的可行性研究,统筹整合互换、基差、标准仓单等场外业务,为产业企业提供更加丰富的风险管理工具。二是不断提升市场运行效率。完善聚氯乙烯等现有品种合约规则;持续优化做市商制度,增强活跃合约连续性;加强交割仓库管理,提升交割管理规范化、公开化、信息化水平,推动苯乙烯等品种交割智能监管建设。三是持续优化市场服务。强化期货期权、场内场外、境内境外市场工作“一盘棋”理念,构建统一的市场服务体系;深入推进“大商所企业风险管理计划”试点,加大对湖北疫区和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探索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典型经验。
他最后表示,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收官之年,也是大商所开创全面建设国际一流衍生品交易所新局面的关键之年。大商所将在中国证监会的领导下,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指示精神,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国家战略根本宗旨,不断充实多元开放内涵,深化拓展“一全两通”发展格局,努力为实体经济和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中国化工制造网将随时为您更新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本网资讯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