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央企再掀海外并购潮 中国化工洽购以色列农药巨头
央企再掀海外并购潮 中国化工洽购以色列农药巨头
  • m.casaroura.com
  • 2010-10-13 09:35:12
  • 第一财经日报
  •   中国中央企业再次掀起海外并购热潮。
      
      昨日,也就是中海油(00883.HK)宣布斥资21.6亿美元投资美国第二大天然气生产商切萨皮克公司(Chesapeake)的第二天,中国化工集团(下称“中国化工”)也开始了一项可能高达数十亿美元的海外并购案。
      
      中国化工试图收购的是以色列马克西姆-阿甘公司(Makhteshim Agan Industries),后者是全球最大的仿制农药生产商。其母公司Koor Industries昨日在一份声明中称,双方正在就中国化工收购马克西姆-阿甘70%的股份进行洽谈。
      
      中国化工内部人士昨日向《第一财经日报》证实:“公司的确与马克西姆-阿甘公司就收购意向进行接触。”
      
      估值27亿美元
      
      马克西姆-阿甘主要生产除草剂、杀菌剂和杀虫剂等农化产品,1998年,由马克西姆(Makhteshim)和阿甘(Agan)两家公司合并而成。此后,该公司又通过一系列的公司收购和产品收购实现了快速的增长。
      
      基于Koor的估值,马克西姆-阿甘整个公司的估值可能为27亿美元左右。Koor表示,将保留马克西姆-阿甘30%的股份。目前Koor持有马克西姆-阿甘47%的股份。而马克西姆-阿甘有47.75%的股份在特拉维夫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
      
      中国化工内部人士告诉本报记者,目前尚未与马克西姆-阿甘公司签署意向性协议。
      
      Koor表示,在现阶段,就交易而言,不能确保公司与中国化工之间具有约束力协议的签署以及签署的时间,亦不能保证交易的结构和条款。
      
      这家公司进一步表示,作为初步协议的一部分,双方将执行一份股东协议,以管理彼此在马克西姆-阿甘公司的关系,其中包括赋予Koor一定的少数股东权利。
      
      中国化工内部人士认为,Koor公布这一谈判进程,目的可能是希望引起全球投资者的关注,以吸引更多的公司参与竞标,进而提高溢价。
      
      资源需求促海外并购潮
      
      中国化工正在进行的这桩收购案,只是今年以来中国企业再次掀起海外并购潮的缩影。
      
      今年4月,中海油在沉寂多年以后突然宣布,以31亿美元获得阿根廷第二大油气生产商Pan American 20%股权。
      
      5月,中石油(601857,股吧)集团董事长蒋洁敏透露,中石油确定了海外扩张新的整体目标,即在未来10年内,投资600亿美元进行海外扩张。上个月,中石化(600028,股吧)则投入71亿美元收购了西班牙大型石油公司Repsol在巴西当地企业40%的股权。
      
      在此之前,2008年和2009年也发生过密集的海外收购。金融危机发生之后,中国企业进行“抄底”,重点投资了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地区的资源性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美元加速贬值助力中国企业进行海外收购,因为美元加速贬值进一步打击所有以美元标价的资产价格。
      
      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德勤上个月在一篇报告中表示,中国企业今年以来继续大举开展海外投资,自2009年第二季度以来每季交易均在25宗以上,这些海外并购活动多集中在矿业、油气业及汽车业。
      
      德勤亚太及中国并购交易服务主管合伙人谢其龙告诉本报记者,中国对外并购投资的火热程度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所致,包括获取海外的自然资源、提高市场定位、政府扶持等。
      
      目前中国超过半数的石油依靠进口,而中国并无计划上马新的国内勘探项目,于是中国各国有石油公司不得不通过海外并购来保证上游资产的供应,而不是直接从国际现货市场购买石油。
      
      谢其龙指出,中国矿业企业必须确保物资供给,这无疑成为海外并购浪潮的主要推动因素,而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也将继续刺激国内对相关资源的需求。
      
      德勤上个月做过一次对未来国际兼并重组的预期调查,85%的受访者认为,在未来12个月内,保障物资供给是对外矿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超过80%的受访者预计未来12个月内原油与天然气交易价格将会水涨船高。

  • 文章关键词: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