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产品资讯 > 政策扶持硅酸盐行业发展 应用前景广阔
政策扶持硅酸盐行业发展 应用前景广阔
  • m.casaroura.com
  • 2023-02-10 09:28:34
  • 中国报告大厅
  •   我国政策大力扶持硅酸盐行业发展,硅酸盐墙体应用前景广阔。当下,随着全国装配式建筑推广力度不断加大,各地硅酸盐市场需求水涨船高。预计未来在我国南方地区,设计、施工和建设单位,除了将硅酸盐大量应用于吊顶、隔墙,已开始扩大到复合外墙应用等范畴。

      2023年硅酸盐市场同比增长

      硅酸盐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它是硅酸根和盐离子的混合物。硅酸盐板是无机盐板的一种,主要由硅酸盐和石英砂组成。硅酸盐板是石英砂和硅酸盐的复合板材,具有耐火、耐腐蚀、耐久性能优异等众多优点。因此,硅酸盐板广泛应用于建筑、化工、冶金、食品等行业。

      2022-2027年中国普通硅酸盐行业投资分析及“十四五”发展机会研究报告从进口量方面来看,2017年1-7月我国其他硅酸盐、商品碱金属硅酸盐进口量达4,214.52吨,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了2.62%。2016年我国其他硅酸盐、商品碱金属硅酸盐进口数量为7,620.59吨,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14%。2013-2016年我国其他硅酸盐、商品碱金属硅酸盐进口量年复合增长率为2.49%。

      2023年硅酸盐市场同比增长 硅酸盐提高矿物反应能力硅酸盐是一种通用建筑材料,它可以用于建筑物的外壳、隔墙、地板、天花板、屋顶和楼梯等部位。硅酸盐板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和耐火性,并且具有良好的隔热性和隔声性。

      硅酸铝板又叫硅酸盐,是由硅酸和铝酸反应而制成的一种板材。它具有很好的耐火、耐热、耐腐蚀性能,广泛用于建筑、机械、船舶、电子等行业。硅酸铝板能有效地隔热保温,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建筑物的外墙保温。

      硅酸盐提高矿物反应能力

      硅酸盐矿物的活化手段主要有机械活化、热活化和酸活化。机械活化一般是利用机械能,通过微粒间碰撞等物理作用来破坏矿物中Si-O键,增加矿物的比表面积和表面缺陷,提高矿物的反应能力。产业利用行星球磨机粉磨水泥原料后,原料中晶体发生了晶格畸变、化学键断裂等过程,从而使得反应活性增大。热活化则一般是在低于烧成温度下,对矿物原料进行预烧,使矿物由结构稳定且有序的晶态转变为长程无序的无定形态,从而增强原料的反应活性。层状硅酸盐矿物绢云母热活化后,微观结构坍塌,晶格也产生了畸变,反应活性大大增强。综上可知,机械活化和热活化对矿物具有一定的破坏效果,但两者能耗大,对设备要求高。

      酸活化分为无机酸活化和有机酸活化,研究表明高浓度无机酸能有效溶出硅酸盐矿物中金属阳离子,使矿物反应活性增加。无机酸对硅酸盐矿物的作用主要通过高浓度的氢离子来完成。Steudel等曾报道,在80℃下,高浓度无机酸(1.0 M,5.0 M和10.0 M)对膨胀性黏土的溶解作用,矿物八面体中的Mg、Fe和Al元素通过质子交换作用被溶出,从而对矿物的结构产生了破坏。Nguetnkam等研究发现,在盐酸和硫酸作用下,硅酸盐矿物的晶体结构中Al含量减少,然而硅酸盐矿物中Si的相对含量上升,表明无机酸对于Si的溶出效果有限,活化效果不明显。无机酸活化过程中,所需浓度太大,废液处理繁琐,对环境不友好。因此,我们将目光投向了低分子量有机酸,一种在自然界广泛存在且易分解的有机酸,同时,对矿物具有一定的溶解作用。

      生物学研究显示,生物为了从土壤中摄取维持生命生长和繁衍所需的矿物质,在岩石圈同生物圈的交界处时刻发生土壤矿物的溶解过程,在此过程中,低分子量有机酸发挥重要的作用。在地球化学研究中,人们一般选草酸、柠檬酸、乙酸、苹果酸等有机酸,来模拟自然界中硅酸盐矿物的溶解过程。有机酸溶解硅酸盐矿物机理如下,一方面,氢离子通过质子交换作用,将矿物中层间或是孔洞中的金属阳离子置换出,即在酸性条件下,H+和矿物表面阳离子(Na+、K+、Ca2+)进行交换反应;另一方面,有机酸根阴离子吸附在矿物晶体中阳离子反应位点,通过极化作用将晶格中的阳离子溶出,致使矿物晶体结构被破坏。

      硅酸盐推广力度不断加大,我国硅酸盐制造工艺较复杂。时下,其中Rt表示矿物总溶出速率,而RH和RL分别表示氢离子促进溶出速率和有机酸根促进溶出速率。从上述分析可见,有机酸具备破坏硅酸盐结构的能力,因此也具备活化硅酸盐的潜力。有趣的是,自然界中存在一类植物,能够在常温常压下从土壤中吸收大量的硅元素维持生命成长。

      化工制造网将为您持续更新相关市场行情,敬请关注本网行情动态。
  • 文章关键词: 硅酸盐行业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