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图片新闻 > “八三四六”铺就聚氨酯由大变强之路
“八三四六”铺就聚氨酯由大变强之路
  • m.casaroura.com
  • 2015-03-30 11:08:20
  • 中国化工报

  • “八三四六”铺就聚氨酯由大变强之路


        我国聚氨酯工业的快速发展始于上世纪80年代。得益于其优异的性能、众多的原料来源、繁多的品种以及广阔的用途,聚氨酯材料已成为我国发展速度最快、应用前景十分看好的有机高分子材料之一。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我国聚氨酯行业形成了哪些特色鲜明的产业区域?整个行业在成长中积累了哪些优势?未来的转型之路又该如何走?

        
        布局合理特色鲜明
        
        我国聚氨酯行业的发展可归纳为“八三四六”几个关键数字。即八大区域,三大优势,四个轮子,六个转变。未来的发展思路也建立在这几个数字的基础上。
        
        目前,我国基本上已经形成八大聚氨酯产业区域,而且随着产业区域发展将更趋合理。其中,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是我国聚氨酯产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集中了国际、国内知名聚氨酯生产企业,上海漕泾、金山和奉贤聚氨酯工业区将逐渐成为国际一流聚氨酯生产和对外出口贸易基地;以烟台、天津为中心的环渤海地区借助万华、沧州大化和天津石化等国内知名聚氨酯企业以及北京、天津的科技优势,将成为我国聚氨酯产业重要的研发和生产基地;以广州为中心的珠三角地区,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惠州等地区,已形成了一批国内知名的聚氨酯生产企业,是我国聚氨酯产业重要生产和对外贸易基地;以葫芦岛为中心的东北地区涵盖东北三省,依托该区域享受振兴东北老工业、辽宁沿海经济带国家优惠政策以及异氰酸酯、聚醚多元醇、煤基聚氨酯原料等优势,将成为东北地区重要聚氨酯生产基地;以兰州为中心的西北地区依托聚银公司异氰酸酯原料优势和宁夏、甘肃和新疆等地煤基聚氨酯原料优势,将是我国未来聚氨酯和煤基聚氨酯产业重要生产基地之一;以福建泉州为中心的海西地区涵盖福建全境、广东汕头、梅州、江西上饶等地,该地区是海峡两岸合作先行先试区,已建成聚氨酯鞋材、聚氨酯胶黏剂和TPU等聚氨酯产品生产基地,是海峡两岸合作的聚氨酯重要生产和对外贸易基地;以重庆为中心的西南地区依托巴斯夫40万吨MDI项目和西南地区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和连接欧洲的重要通道优势,将是我国发展很快的、聚氨酯产业链集群度较高的生产和对外贸易基地;以太原为中心的华北地区是我国聚氨酯原料和产品研发生产重要基地,依托山西、内蒙古西部地区丰富的煤炭资源和太原等地聚氨酯产业优势,将成为我国聚氨酯和煤基聚氨酯重要生产基地之一。
        
        未来,我国聚氨酯产业将充分发挥区域分布广的优势,不断升级,使区域分布更趋于合理,这是确保我国聚氨酯产业具有国际竞争力最有利的条件之一。
        
        目前我国聚氨酯产能和产量都是全球最大。据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统计,2014年我国聚氨酯产量达到960万吨,占全球40%,这就是我国聚氨酯产业发展的最大优势之处。由此也吸引了全球的跨国公司到我国投资。同时,我国聚氨酯消费量最大,也就决定了我国是全球聚氨酯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第二个优势是我国具有聚氨酯四大关键原料规模优势。发展聚氨酯产业,做原料必须要异氰酸酯、聚醚多元醇、聚酯多元醇和助剂“四个轮子”一起转。
        
        我国的新兴产业和广阔的内需市场是未来聚氨酯产业发展的第三大优势。作为我国的传统优势产业,发达的轻纺工业是国内聚氨酯产业广阔市场的重要源泉。而建筑业是我国聚氨酯保温材料最大的潜在市场,目前聚氨酯保温材料在建筑材料市场应用不足10%,而发达国家应用比例达50%以上。随着我国绿色建筑逐步推广并实现规范化,我国聚氨酯硬泡保温材料需求量将达到百万吨以上。
        
        同时,我国也拥有全球最大的冰箱、冰柜和集装箱生产量,这些冷藏产业聚氨酯硬泡保温材料年需求量也将达到百万吨以上。此外,国内交通运输业聚氨酯市场潜力同样巨大。聚氨酯材料是实现汽车轻量化、舒适化、环保化和安全化的必要条件。目前我国汽车工业用聚氨酯材料年需求量在30万吨以上,聚氨酯轨道减震块、聚氨酯胶黏剂、聚氨酯密封剂、聚氨酯泡沫塑料以及聚氨酯复合材料在我国高铁发展中已得到广泛应用,聚氨酯轨道枕木是高铁枕木发展方向。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家具生产国和出口大国,家具用聚氨酯软泡材料年需求量也将达到百万吨以上。
        
        总之,随着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百姓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种与穿、住、行密切相关的聚氨酯材料的需求量还会不断增加。
        
        原料产业协同发展
        
        关于聚氨酯原料产业的“四个轮子”要一起转,首先,最关键的原料是异氰酸酯,特别是异氰酸酯中的MDI。MDI生产水平代表一个国家的聚氨酯水平,即一个国家MDI生产的水平高,这个国家的聚氨酯水平就高。MDI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纯MDI,一种是聚合MDI。我国聚合MDI生产技术水平和国外相比差不多,但纯MDI的技术水平和国外仍有差距。
        
        第二个轮子是聚醚多元醇。2014年我国聚醚多元醇产能400万吨,产量280万吨。聚醚多元醇是聚氨酯生产中需求量最大的原料,且油头、气头、煤头和生物质头都可以生产聚醚多元醇。目前我国聚醚多元醇产能已大大过剩,预计“十三五”时期国内聚醚多元醇的产能将达到800多万吨,而届时市场需求量却只有一半左右。
        
        第三个轮子是聚酯多元醇。目前,我国聚酯多元醇年产能已达100多万吨。聚酯多元醇主要用于合成革浆料,鞋底原液和弹性体等产品,这些产品的国内消费市场也是全球最大的。
        
        第四个轮子是聚氨酯助剂,具体包括扩链剂、催化剂、匀泡剂、发泡剂、阻燃剂、防老剂、分散剂等。这些材料的特点是配方中用量少,但作用大、附加值高,是制造中高端聚氨酯产品必不可少的关键原料。
        
        据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统计,2014年我国MDI产能254万吨,产量230万吨,行业开工率为90%左右。2014年万华化学产能达到180万吨,位居全球第一,其余依次为拜耳(上海)50万吨、上海联恒24万吨。预计到2020年我国MDI的需求量将从2014年的230万吨大幅增至355万吨(其中聚合MDI232.4万吨、纯MDI102.6万吨),占全球40%。目前万华化学烟台工业园80万吨MDI项目已正式投产;上海联恒已从年产24万吨扩产到48万吨,并计划于2016年正式投产;拜耳材料科技(上海)计划由35万吨扩产至50万吨,巴斯夫重庆40万吨MDI项目计划于今年第二季度投产。除上述地区外,我国河北、辽宁、甘肃、福建、天津、内蒙古等省市均在筹建和招商引资MDI项目。
        
        2014年我国TDI产能89万吨,同样位居全球第一,其余依次为美国38万吨,韩国36万吨、日本26万吨。2014年我国TDI产量72万吨,行业开工率为78%左右,主要产能包括拜耳(上海)25万吨,巴斯夫(上海)16万吨,沧州大化15万吨,甘肃银光聚银化工10万吨,烟台巨力异氰酸酯8万吨,辽宁北方锦化5万吨以及福建东南电化10万吨装置。2014年我国TDI总消费72万吨,目前国内TDI产能过剩现象已成事实,新增和扩产企业需慎重对待。
        
        除了MDI和TDI,还包括HDI、IPDI、氢化MDI、XDI等多种特种异氰酸酯,尽管这些品种中国都有,但与国外产品相比还存在明显差距,主要原因是大部分核心技术由国外控制。
        
        发展困境亟待破解
        
        在看到中国聚氨酯行业发展优势的同时,也应该看到行业残酷的另一面。从整体来讲,目前我国不少聚氨酯企业存在开工率不足,企业面临倒闭的困境,相比之下,国外聚氨酯企业的开工率较高。
        
        当前,我国聚氨酯产业还存在部分产品产能过剩、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产业集中度不高,国内产品质量、技术水平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等问题。为适应新常态下我国聚氨酯产业调结构、转方式、促发展的发展需要,建议国内企业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切实转变发展模式。
        
        低效能向高效能转变。目前,TDI、PPG(聚丙二醇)、BDO(1,4-丁二醇)、己二酸和聚酯多元醇等一些聚氨酯原料和产品已存在明显的产能过剩,如何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已成为聚氨酯业界企业共同关心的问题。企业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找准产品在国内市场以及国外市场的切入点、突破点和发展趋势。切勿盲目扩产、避免产品同质化,建议企业要立足差异化,从提高产品效能上下功夫,走高效能的发展道路。
        
        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过去一些国内聚氨酯企业比较注重走产能、产量、扩产数量型道路,而忽视产品质量。显然产品质量上不去,数量再大也无济于事,企业必须改变传统思维方式,做好由数量型发展向质量型发展的转变。
        
        低端型向高端型转变。我国大部分规模较大的聚氨酯产品基本处于中低档次,不少高端产品的生产技术被发达国家控制。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聚氨酯产业已形成了一批技术力量较雄厚、产品质量水平较高、经济实力较强的龙头企业。这些企业带头开发高端原料和产品,可以带动我国聚氨酯产业技术水平整体提高。
        
        仿制型向创新型转变。我国聚氨酯产业中不少原料和产品走的是引进、仿制道路。目前,我国已是世界聚氨酯制造大国,又是推动世界聚氨酯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未来,我国一些聚氨酯领域有能力走在世界前列,必须坚定不移走创新驱动道路,企业要自觉认识到加强科研力量和资金投入的重要性,充分发挥产学研用,合作模式优势,真正做到生产一代、研发一代、规划一代。
        
        分散型向集中型转变。我国从事聚氨酯生产的企业众多,有上千家,十分分散,缺乏竞争力。为提高产业集中度,应充分发挥我国区域分布广的特有优势,在不同区域内根据各自特点,培育几个具有全球竞争优势的聚氨酯产业集群。
        
        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目前,我国聚氨酯产业正处于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关键时期,应充分发挥产业综合优势,早日实现聚氨酯产业制造强国之梦。
        
        那么,用什么措施来确保实现六个转变?
        
        根本的解决措施是企业需要进行结构调整,尤其是聚氨酯行业中的龙头企业要加大技术投入,一定要依靠创新驱动企业发展。为此,企业要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员工把精力投入到创新上,而且创新工作完成突出的人员要得到相应的奖励。同时,企业的管理制度也要及时跟进,尊重创新成果,保护知识产权,防止创新成果被其他公司窃取。
        
        同时,我国聚氨酯企业要加快国际市场的开拓进程。同样的产品,跨国企业在国际市场已经建立了很完善的销售网络,而国内一些聚氨酯产品即使质量已达到国外同样产品的技术水平,但仍然存在很难打进国际市场的情况。
        
        此外,目前国内聚氨酯市场的产能已经大大过剩,但国际市场还有很大潜力。因此,中国企业要积极采取措施,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尤其在产能过剩、规模大的中低端原料、产品和聚氨酯助剂上多下功夫。只有这样,中国才能从一个制造大国迈入制造强国,在全球聚氨酯制造业中占有一席之地。
  • 文章关键词: 聚氨酯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