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图片新闻 > 中国煤化工项目“未批”也疯狂
中国煤化工项目“未批”也疯狂
  • m.casaroura.com
  • 2011-08-17 15:39:26
  • 中国化工报

  • 中国煤化工项目“未批”也疯狂

      近日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公布的上半年行业经济运行数据显示,目前全国煤制烯烃的在建及拟建产能达2800万吨,煤制油在建及拟建产能达4000万吨,煤制天然气在建及拟建产能接近1500亿立方米,煤制乙二醇在建及拟建产能超过500万吨。
      
      另据了解,这些项目全部建成之后,我国将是世界上产能最大的新型煤化工国家。同时,我国的新型煤化工项目已呈现遍地开花之势,不仅山西、内蒙古、新疆等煤炭调出省份拥有众多煤化工项目,就连国家限制大规模发展煤化工的煤炭调入省份如山东、河南、江苏等省份也建有大量的煤化工项目。
      
      但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一位负责人透露说,在这些庞大的产能中,获得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的只占极少数,大部分是各地政府批准的。如煤制天然气的众多项目中,只有4个获得过国家发改委的正式核准。而实际情况是,闻风而起的煤制天然气项目近30个,仅新疆一个省区,在建和拟建的煤制天然气项目就达14个。
      
      项目呈遍地开花之势
      
      CCIN记者将建成的、在建的和拟建的新型煤化工项目作了一个初步统计。
      
      煤制油已建项目:
      
      2009年1月示范运行的神华鄂尔多斯100万吨/年直接液化煤制油项目;2009年3月示范运行的伊泰集团16万吨/年间接液化煤制油项目;潞安年产21万吨/年煤基合成油示范项目。
      
      主要拟建项目:
      
      神华在乌鲁木齐米东区的300万吨/年煤制油项目可研已经启动;神华宁煤400万吨/年煤制油项目已通过评估;广汇新疆360万吨/年煤制油项目可研报告已完成编制和评估工作,并已完成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项目投资登记备案工作;兖矿与延长石油成立陕西未来能源化工有限公司,推动煤制油项目的筹备开发工作;潞安高硫煤清洁利用540万吨/年煤基合成油品及化学品的多联产项目可研报告已上报国家能源局,申请项目立项,等。
      
      煤制乙二醇已建项目:
      
      发改委唯一批准的20万吨级煤制乙二醇示范项目——通辽金煤项目已经建成,并处于试运行阶段。
      
      主要在建拟建项目:
      
      2011年3月28日,由五环公司、湖北华烁、鹤壁宝马三方合作开发的乙二醇中试项目产出粗乙二醇,主工艺流程已全线打通。该项目后续还将建设万吨级示范装置、10万吨级或20万吨级工业化生产装置;中石化1000吨/年煤制乙二醇中试装置正在建设;上海焦化厂正在建设1500吨/年煤制乙二醇;河南煤化集团规划建设100万吨/煤制乙二醇项目等。
      
      煤制天然气主要在建拟建项目:
      
      4个获得国家发改委正式核准的项目是:大唐内蒙古赤峰40亿立方米/年;大唐辽宁阜新40亿立方米/年;汇能内蒙古鄂尔多斯16亿立方米/年;庆华新疆伊犁55亿立方米/年煤制天然气项目。
      
      另外在建和拟建的还有:新疆广汇新能源有限公司位于哈密地区的5亿立方米/年;国电在内蒙古东部兴安盟乌兰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投建的20亿立方米/年项目;神华杭锦能源在鄂尔多斯市投建的20亿立方米/年项目。目前,神华集团、中海油、华能、华电、大唐、国电、中电投等大型能源央企,以及新汶矿业、同煤、潞安、北京控股等地方国企都还在积极跑马圈地。目前项目已近30个。
      
      煤制烯烃已建项目
      
      神华包头60万吨/年煤制烯烃示范工程已正式开始运营;神华宁煤50万吨/年煤基聚丙烯项目正在试生产阶段;大唐多伦煤基聚丙烯项目有望在年底实现整体装置连续运行。
      
      主要拟建在建项目
      
      神华陶氏榆林循环经济煤炭综合利用项目在北京通过了由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组织的评估;内蒙古自治区与道达尔和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签署了《煤制烯烃项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道达尔与中电投将加快合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其他前期工作,并适时向政府主管部门提交项目核准申请报告;中石化煤制烯烃技术已经在燕山石化取得万吨级中试成功等。
      
      目前已建成的新型煤化工项目均为国家发改委已经批准的;而在建和拟建项目,则大部分未经国家发改委批准。
      
      产业化存在诸多瓶颈煤炭资源已出现短缺
      
      那么,为什么国家对新型煤化工的发展总是持谨慎态度呢?许多业内专家分析指出,新型煤化工在水资源量、技术等方面存在诸多瓶颈。
      
      一是水资源不足以支撑煤化工一窝蜂上马。国家能源局巡视员陈世海指出,煤化工的盲目发展已经引发了区域水资源供需的失衡。我国煤炭资源主要集中在北方,恰恰这些地方水资源严重不足。新型煤化工耗水量巨大,一窝蜂上马煤化工项目将会给富煤但缺水的地区带来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如内蒙古境内的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等煤化工发展强劲的地区,随着一批大项目的落地开工,对水资源的要求也越来越紧迫。而该地区的水资源量只占全区的9.22%,且大部分已被开发利用。就是这有限的水资源中,农业用水比例高达93.32%。鄂尔多斯市的取水指标是7亿立方米,可置换的工业用水指标为1.3亿立方米。而目前30个投资10亿元以上的项目就急需落实3亿立方米的用水量。为解决这些项目今后的用水困局,企业都寄希望于采取建水库、水权转换、跨区域调水等措施解决。目前这些地方已出现了水权纷争,这种情况如果发展下去,可能会影响当地工业和农业的正常发展,而且还会带来很多社会问题。
      
      二是新型煤化工技术尚未完全成熟。华东理工大学教授房鼎业介绍说,制约煤化工产业化的最大障碍还在技术。拿煤制乙二醇来说,催化剂是核心技术之一。虽然多家科研院所均已开发出催化剂,但存在着寿命短、贵金属组分含量与反应过程中热点控制难等问题。同时一氧化碳脱氢反应器、催化耦联羰基化反应器、亚硝酸酯再生反应器、加氢反应器的工程放大目前还是难题。另外乙二醇总收率偏低在短期内也难以解决。“因为技术难题还没有彻底解决,导致现在国内从事煤制乙二醇的企业还没有一家能进入商业化运营。”他表示。
      
      再如煤制油。据了解,南非萨索公司的煤制油商业化运营十分成功,年利润高达14亿~16亿美元。但其高效益的前提有5个:一是所用煤炭价格不足20美元/吨,水资源几乎不用掏钱,电价只有国内的1/3;二是早期项目建设资金由政府负担;三是该公司已经开发了成套、成熟的工艺技术及配套设备,尤其能够工业化生产4种不同要求的催化剂产品;四是产品包括汽油、柴油、芳烃等近20个品种,最大限度发挥了装置的潜能;五是装置运行率高达95%。“而这些条件国内企业并不具备。截至目前,我国煤制油的技术支撑体系尚未健全,尤其是浆态反应用高效催化剂还需下大力气攻关,合成与加氢催化之间的耦联等关键环节还未完全掌握,缺乏产业化运营经验,这些都会增加装置开停车次数,增大生产成本。”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煤炭资源已出现短缺
      
      按照上述石化联合会公布的数字,全国在建和已批待建煤化工项目新增用煤已超过亿吨,而各地规划拟建项目新增用煤总量还有几亿吨。
      
      那么,中国的煤炭资源真的能够支撑煤化工如此大干快上吗?业内专家进行了理性分析。
      
      第一,我国煤炭储量不足以支撑煤化工的遍地开花。著名经济学家林伯强表示,我国煤炭资源只是相对于石油、天然气来说较为丰富,但人均剩余可采储量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60%。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探明可直接利用的煤炭储量为2200亿吨,以2010年全国年产32亿吨煤炭计算,可以保证开采近70年。但是,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加大了煤炭供应压力,所以必须动态地看待煤炭问题。如果未来煤炭产量还将大幅增长,估计能用70年的煤炭储量,也许只够用三四十年。
      
      “值得引起重视的是,从2009年开始,我国首次成为煤炭净进口国,净进口达1.03亿吨。2010年净进口增至1.46亿吨,同比增长40.9%。中国的煤炭问题其实已经很严重了,长期来看,一定是稀缺的,但许多人还未预见到这种危机。”林伯强指出。
      
      化工专家、原山东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厅副厅长张东泉表示,近些年来,煤炭占能源消费的比重开始上升,2010年达70.4%,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30多个百分点。国内的煤化工热,直接导致我国“十二五”末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在42亿吨范围内的目标面临巨大压力。
      
      第二,富煤省份也将因为发展煤化工出现煤荒。据了解,“十二五”期间,神华集团将在宁夏形成400万吨的油品、300万吨的烯烃生产能力。根据宁夏煤炭的储量和开采能力,宁夏的煤炭年开采量只能控制在1.5亿吨,而且首先还要保证电力供应。因此长远来看,靠省内的煤炭发展煤化工是不够的。未来10年内,宁夏将实现每年1亿多吨煤炭深加工目标,到2020年,煤化工产品产能将达到2300万吨。到时候,煤炭储量居全国第六位的宁夏反而可能出现缺煤的问题,还需要从外省区引进煤炭才能满足煤化工发展的需要。
      
      第三,目前尚未成熟的新型煤化工技术导致煤炭资源被大量浪费。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政策研究部主任张勇表示,我国50%以上的煤炭资源是难以直接利用的高硫煤和褐煤。从煤炭在我国能源战略体系中的定位看,优质煤炭必须优先满足电力生产需要,只有高硫煤、褐煤可考虑用于煤化工产业。然而,在拟建的煤制天然气项目中,受技术制约,50%以上项目利用的是本应该应用于电力生产的优质煤炭资源,这是对我国有限煤炭资源的一种极大浪费。
      
      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周修杰也指出,目前国内试点的煤制甲醇、煤制烯烃、煤制油等新型煤化工项目的碳转化率一般都在40%上下,60%的碳则转化为二氧化碳排放出去。一方面使得制取吨煤化工产品所耗煤炭量巨大,另一方面,没有被利用的碳带来巨大的减排问题。而煤炭中碳氢比的结构决定了其碳转化率的提高空间有限,只能寄望于未来技术的进步逐步解决。但目前盲目上马煤化工项目无法越过这道大坎。

  • 文章关键词: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