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撕开成品油调价机制这块“遮羞布”
撕开成品油调价机制这块“遮羞布”
  • m.casaroura.com
  • 2011-12-20 09:49:00
  • 东方网
  •     中国化工制造网讯  按照价格形成关系,销售价格如何确定,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生产加工成本,二是市场供求关系。从表面看,前者比较“实在”,后者比较“虚拟”,前者比后者容易判断和了解。但是,如果前后关系不对应,或不处于同一个比较平台,“实在”也会变成“虚拟”,同样会出现难以把握和了解的情况,甚至严重失实。
       
        如今的成品油价格,正面临着这样的问题。据报道,近日国家出台的下调730多种商品进口关税政策,再次让垄断油企赚得钵满盆溢,成为最大的受益者。原油进口降低的关税利益,完全被中石化和中石油两大油企所独享。而按照我国目前50%以上的原油都依赖进口的现状,两大油企所得到的利益之多可想而知。
       
        面对油价涨快降慢的不合理现象,我们曾经为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的出台而兴奋和欢呼过,也认为此举有希望解决成品油价格调整过程中的一系列不合理问题。但是,随着这项制度在实施过程中问题的不断暴露,慢慢发现,所谓的成品油调价机制,只不过是挡在高油价面前的一块“遮羞布”,根本不可能解决困扰成品油价格的种种问题。甚至反而会成为垄断企业与民争利、独享高额利润的工具。
       
        按理,进口环节关税下调,原油的进口价格下降,成品油价格也应当下调。因为,按照油价形成机制,既然原材料的成本降低了,油价自然而然就应当下调。但是,必须“明白”的一个“道理”是,由于原油的进口、加工、生产和成品油的分配、销售,都牢牢掌握在几大垄断油企手中,油价怎么调,既不由成本说了算,也不由市场说了算,而是由企业说了算。所谓的政府定价,也是按照油企的意志而定,而不是公众的需要和市场的需求。
       
        而事实上,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从诞生之日起,就是在与国际市场油价、国内供求关系、公众利益完全“背离”的情况下运行的。当新的机制有利于垄断油企利益最大化时,执行新的定价机制,当新的机制对企业不利时,则立即通过断供、制造油荒、制造市场供应紧张气氛、叫喊炼油企业亏损等进行利益博弈。近期反复出现的成品油价格一下调,油荒和断供现象就出现,就是最好的例证。
       
        可悲的是,尽管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根本不可能反映油价的真实情况,更没有触及诸如成本、高工资、高福利、浪费等敏感问题,但是,有关方面却始终将其当作一件宝贝,乐此不疲地以该机制与公众周旋,来回答和解释公众对高油价、涨快降慢、油荒、断供等现象的质疑和不满。甚至在油价进行小幅下调时,大肆渲染新的油价调整机制的作用和功能。
       
        其实,再简单不过的道理,在成本、工资、管理费用、利润等“前提”没有公开、没有透明、没有令人信服的理由的情况下,成品油价格机制得到的价格“结论”,怎么可能是公平、合理、公正、准确的呢?又如何能够反映国际市场原油价格的变化和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动呢?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除了具有“遮羞布”功能之外,怎么可能具备市场调节和资源配置功能,能够反映价格与价值的关系呢?
       
        今年以来,尽管新的成品油价格机制一直在发挥“作用”、展现“优越性”,但是,油荒、断供、逼宫等现象仍然不时的发生。而民营油企、消费者等则在“油荒”、“断供”中不断地受到伤害,受到利益盘剥。照此下去,总有一天民营油企会被垄断国企完全越出市场。到时,垄断油企与民争利将更加易如反掌。
       
        所以,必须尽快撕开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这块“遮羞布”,把油价形成的真实情况反映在公众面前。一方面,公开油价的全部构成,包括原材料成本、人工工资、福利、管理费用、利润等,让公众明白为什么油价会这么高,为什么油价的相对价格比国外高那么多;另一方面,要全面开放市场,让民营企业参与到原油的进口、加工、生产和销售中来,形成真正的市场竞争气氛,在竞争中降低成本、降低消耗、降低不该有的浪费和损失,从而让消费者真正享受市场带来的好处、竞争带来的利益。

  • 文章关键词: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