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国内企业应积极拥抱低碳绿色产业升级
国内企业应积极拥抱低碳绿色产业升级
  • m.casaroura.com
  • 2024-04-24 09:56:11
  • 期货日报
  • 随着碳边境税、碳产品、碳足迹等时髦词的出现,碳中和不再遥不可及,今年欧盟针对各种“碳中和标签”产品出台了反“漂绿”新规,碳经济时代已渐行渐近。


    近日,在香港大学经管学院与五矿期货举办的“新能源及双碳背景下的企业风险管理会议”上,与会嘉宾分享了碳经济是如何影响我国实体产业的,以及我国龙头企业的一些应对之举。他们认为,低碳发展既是压力也是机遇,我国企业应积极拥抱低碳绿色产业升级。


    钢铁行业积极响应碳中和


    五矿证券研究所所长助理兼新能源负责人黄珊艳表示,全球主要经济体积极响应配合碳中和,新能源概念深度铺开。26个国家及地区宣布实现碳中和的时间线,其人口总量已经超过全球总人口的50%,经济总量已经超过全球的70%,“双碳”政策与工业发展高度关联已经不可逆转。未来一系列对温室气体排放的限制措施将涉及各个领域,工业原料生产将首先受到影响。


    钢铁是最重要的工业基础原材料之一,我国年产量达10亿吨,占全球产量过半,尽管与我们日常生活看似不直接相关,但在建筑、交通等领域却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然而,这一行业也贡献了国内工业相当大比例的碳排放。欧盟作为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倡导者、推动者和领导者,2005年以来碳市场先后覆盖到电力、航空、碳捕捉及存储、石化、化工、有色、黑色金属等行业,我国相关行业在出口贸易上也积极迎接碳中和。


    中国贸促会冶金行业分会副秘书长吴京晶表示,面对这一严峻挑战,政府和行业选择了追随与挑战并存的道路。技术上,虽然实现碳中和的道路漫长,但已有了较清晰的发展路线和一定的技术突破。不过碳减排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一个经济问题,涉及企业成本、市场竞争和政府政策等多方面因素。在这场变革中,龙头企业如宝武集团等,正积极拥抱挑战,通过加大研发投入,推动钢铁行业的绿色低碳发展,他们愿意为此定价,提供更高品质的低碳产品。同时,这场变革也带来了大量的市场机会。随着我国战略方向的明确,交易市场将迎来更多的机遇。钢铁行业在绿色低碳技术和资源投入上的领先地位,将为其在全球市场中赢得更多竞争优势。


    碳成为衡量产品价值的新标准


    上海易碳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桂志军表示,身处碳产业链,他切身感受到碳正成为衡量产品价值的新标准。“现在所有产品的生产成本中缺失环境碳成本,但不代表碳成本会永远缺失,提前储备碳成本的能力、提前拥抱数字化的碳能力,未来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培养碳战略、碳策略等能力,这是非常重要的。未来低碳就是企业的竞争力,‘碳’越低,不是产品价格越高,而是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越强,因此企业要尽快尽早拥抱低碳化,现在就要行动起来。”他说。


    “不同行业和企业的低碳发展,应结合其在产业链中的地位和发展愿景来全面考量。”吴京晶表示,龙头企业可以走在前列,中小企业则应灵活多变,共同面对碳市场的复杂性和多变性。比如宝武集团以其前瞻性的视野和国际地位,在应对规则性大变局时能够保持竞争力。中小企业面对大企业的竞争压力,也可通过调整产品品质和定位来寻找市场机会。


    碳经济下,中国产业企业如何应对,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桂志军认为,需要整个供应链的协同努力,通过识别不同生产方式的碳足迹,推动产业向更低碳、更环保的方向发展。钢铁行业作为碳排放大户,正积极推广轻冶金等低碳制造技术,下游企业也在积极推动净零供应链管理,力求在整个生产过程中降低碳排放。在这一转型过程中,企业不仅需要考虑内部技术的升级,还需要优化供应链管理和交易策略。同时,企业还需要大数据为其提供决策支持,帮助企业明确减排目标和实施路径,并通过精细化的数据管理确保每一步都走得扎实有效。


    化工制造网将随时为您更新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本网资讯动态。

  • 文章关键词: 碳经济、碳中和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